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那么辛苦,还过得那么不开心?

2014-08-17 婉君表妹 友心人

点击上面的友心人关注,获得那些生活中的心理学。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yosum@qq.com。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社会上曾经流行这样的说法:“北京月收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收入过万不够花”等。这背后固然有很多经济学的原因,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们的不安全感很大程度是由于对生存现状的担忧,最终导致生活满意度低下和主观幸福感的缺失。那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赚多少才能赚回我们的幸福感呢?


收入与主观幸福感

“金钱到底能不能买来幸福?”这是普通人很关心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界一直关心着的问题。“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团队就曾经做过一个横跨40个国家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并且考察了国民购买能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总体来说,国民购买力强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也高。然而收入和主观幸福感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当收入到达一定水平,财富的增加就再也不能提高幸福感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健康与幸福中心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从2008年和2009年民调机构盖洛普所进行的幸福指数调查数据中得出,美国人的“幸福拐点”大概是年收入7.5万美元,这大概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说,跻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100位的富人,也不会比普通美国人幸福多少。


有人根据美国专家的方法推算,中国人的“幸福拐点”应该在大概1.9万人民币。但是在北京,月收入7500元也很难满足生活需要的,这还有幸福感可言吗?


然而,主观幸福感也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收入多寡的。塞利格曼也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小样本”,一些贫穷的人会拥有与他们收入水平不相匹配的高幸福感。我国近20年来经济持续发展,但荷兰伊拉斯谟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等国外机构对中国国民幸福感的调查数据却显示,我们的幸福感指数在持续下降。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到底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幸福?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总结道:“你对金钱的看法实际上比金钱本身更影响你的幸福……在所有阶层中,越看重钱的人对他们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对他的生活越不满意。”


如何“赚回”我的主观幸福感

钱赚多少不一定是能由我们自己控制的,但是心理学家却发现,主观幸福感是有办法可以“赚”回来的。


一方面,花钱在别人身上能够提高幸福感。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伊莉莎白•邓(Elizabeth W. Dunn)等人的研究发现:更愿意花钱在别人身上(如买礼物给别人或捐赠行为)的人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更多地把年终奖金花在别人身上的人,快乐指数也比发年终奖金前提升得更多。心理学将花钱在别人身上的行为称为“亲社会花费”。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类似馈赠的助人行为能够使我们感到快乐,而且“亲社会花费”能够巩固我们的社会关系,某种程度上能加强我们的社会安全感。


另一方面,花钱买体验更胜于花钱买物质。也许你会以为物质主义的人最容易满足,可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是最低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物质金钱的看重,更是因为他们的消费模式无法给他们带来快乐。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cy)的瑞恩•豪威尔(Ryan T. Howell)等人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非物质主义的人更倾向于花钱在体验性事物上,例如享受美食、听音乐会、旅游等,这种消费倾向能够增加他们心理需要的满足感,最终得到主观幸福感的增强。


婉君表妹

友心人心理社区活动执行总监。2011年踏入心理学科普圈,担任心理学科普公益组织“少少人读书会”执行策划人,在广州地区组织过超过10场大大小小的心理学读书分享活动,并为果壳网心事鉴定组撰写多篇科普文章。


分享到朋友圈,赚回幸福感

职场 | 友心人职场栏目,为你介绍那些关于工作的心理学。你想看什么?
→直接回复,告诉我们


本文转自果壳网,原名为《赚多少才能赚回我们的幸福感?》

投稿/荐稿请发:yosum@qq.com


↓阅读原文:教你更理性地花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